隨著上海人口老齡化結構日益明顯,為老公房加裝電梯變得愈發迫在眉睫。近年來,政府為加快推進此事推出了多項審批簡化辦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老百姓從有想法到真正用上電梯,依然有不少環節需要打通。為此,在經過多次調研后,虹口區今年率先成立了上海首家加裝電梯事務所,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出面,一步步指導居民,把多層住宅變電梯房這件事給走順暢了。
位于汶水東路的東方公寓,是虹口區首批加裝電梯的老公房。今年初,小區內3幢樓的加裝電梯終于完工,讓居民率先體驗到了乘坐電梯上上下下的享受。不過,這"老房有喜"卻來之不易,從萌生念頭到開工建設一共了三年多時間。回想起來,著實讓樓里的居民唏噓不已。
東方公寓小區居民表示:為了運作這個事情,確實是蠻復雜的,幾十只圖章要敲。
相比之下,新市北路1420弄小區2號樓的居民就幸運得多了。從今年3月征詢意見到9月破土,加裝電梯夢想成真只用了6個月不到。這兩天,居民樓前已經挖開了一個4米寬的大坑,這就是未來電梯井基座所在的位置,工人正在緊張地施工中。樓里的居民通過臨時走道進出時,都會高興地在心里倒計時,家門口的電梯離竣工又近了一步。
新市北路第一小區居民告訴記者:開心啊,我年紀大了,也可以坐電梯上樓回家了,總有走不動的時候。人家跑了三年剛剛開始,我們跑了半年就開始裝了。 當然,最初時,新市北路第一小區加裝電梯也并非一帆風順。2號樓共6層,12戶人家,加裝電梯是一部分人提出來的,但真正實施前樓內居民不能有明確反對意見,包括后續資金的籌集、分攤,以及日后的使用、維護等諸多問題,對房屋的采光、通風也有一定影響,這讓不少人有了顧慮。
新市北路第一小區業委會副主任王文廣告訴記者:做這個思想工作蠻難的,說實話,一開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有的覺得年紀還輕,可以爬,有的兩樓,爬樓梯也爬得動。
就在這個當口,江灣鎮街道剛剛成立的專業性組織“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介入了。作為一家調處類社會機構,負責人章建新此前一直在社區工作,善于調解矛盾,她親自帶頭,挨家挨戶拜訪,從第三方的立場,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通居民們的思想工作。
虹口區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負責人章建新告訴記者:在溝通過程中,和居民說要從自己長遠考慮,現在不需要,以后呢,從居家養老考慮,“9073”,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要居家養老,要包容加裝電梯這件事情的不完美,因為你是舊樓,后加裝的電梯,總是不能要求它十全十美。
同時,事務所還專門設計了《加裝電梯工作法》,將加裝電梯所必須涉及的社區環節和審批環節的所有流程進行了梳理提煉和精簡歸納。報區房管局計劃立項,報區規土局規劃審批,報市修繕工程質量檢測中心進行房屋安全性認證,報區建管委辦理施工許可……事務所手把手地指導小區居民一步步走流程,終于迎來了開工之日。
虹口區江灣鎮街道池溝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賀衛東坦誠:應該說從無到有,我們也經歷從一張白紙到目前,事務所的成立給了我們整個一個快速走完審批流程,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支撐。
按照施工計劃,今年年底前,新市北路第一小區的加裝電梯便能竣工完成,是本市目前為止速度最快的老宅裝新梯。而借助于事務所的第三方力量,虹口區年內還有近20臺加裝電梯即將立項。市房管局方面透露:虹口區的這一模式也將在全市范圍推廣。
市房管局城市更新處副調研員徐曉峰表示:加裝電梯這項工作本身它的專業性比較強,所以我們也考慮引進第三方,讓專業的事情由專業單位來做,那么形成專業單位通過提供服務進行一條龍服務,來加快加裝電梯整個手續,流程,便于老百姓推進加裝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