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月南京電梯月平均困人率0.87%,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18%。全國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試點現場會,12月5日在南京召開,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首批開展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試點工作的城市,南京開展試點工作近一年來電梯安全形勢穩中向好。
電梯困人故障率平穩下降
揚子晚報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獲悉,“十二五”以來南京電梯增長速度保持在年均15%以上,每年新增電梯9000臺左右,截至去年底,電梯總量達7.6萬臺,每天乘梯超過1000萬人次。雖然電梯總量持續快速增長,但南京電梯困人故障率卻平穩下降,與此同時,今年前10月南京全市電梯困人救援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1.06分鐘,現場實施救援平均用時5.13分鐘,均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給電梯配備“電子身份證”
當天的現場會上,南京市質監局工作人員現場分享了在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試點工作中的一些有益嘗試,如給電梯配備“電子身份證”(二維碼),市民掃碼即可獲取乘用電梯的設備信息,以及維保、檢驗等情況,還可對遇到的電梯問題進行投訴舉報、獲得一鍵救援、保險理賠申請等多方位的電梯質量安全服務。
引入第三方監管力量
增進信息公開共享的同時,南京還引入第三方監管力量,將電梯安全責任險的保險公司加入到監管體系中。相關保險公司可以組織專家隨機開展維保質量抽查,抽查結果不僅與次年保險費率浮動掛鉤,還納入維保企業星級評定考核指標。如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直接提交屬地監察機構進行查處和重點監管。此外,南京市質監局還嘗試了按需維保模式,試點結果顯示,試點電梯故障維修的及時性和精準度大幅提升,電梯運行狀態也更為平穩。
消除乘客非故意行為引發的事故
當天的現場會上,國家質檢總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將以民生為本,讓人們可以安全乘梯、放心乘梯,并將通過整合優化現有電梯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準,在借鑒國際先進標準基礎上,提高電梯技術要求和配置標準,提出適應我國國情的更為嚴格的規范標準體系,提高電梯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止和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從根本上消除乘客非故意行為引發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