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為城市老樓加裝電梯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北京市為老樓加裝電梯并投入使用45部,其中43部在豐儀家園小區。該小區的電梯設計安裝方案經過五輪修改,最終取得10棟樓、43個單元、572戶居民的100%同意,方開始動工。筆者不由得要為其所屬的張儀村村委會點贊。
一是服務態度超贊,最大程度地滿足所有住戶的需求。村民代表挨家挨戶聽取居民的想法和建議,施工方案一改再改。二是服務方法超贊,以多數人的利益勸服少數人。老樓加裝電梯項目中,一層居民往往反對意見最多。張儀村村民代表的一席話,卻讓很多一層住戶痛痛快快簽了字:“您想想,您以后串門也更方便了,那些住在您樓上的老街坊下樓也能舒服點。”這番話入情入理,凸顯“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道理。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城市里眾多既有小區的住戶都有加裝電梯的迫切需求,然而或困于資金問題,或困于少數住戶不同意,鮮有能實現者。北京市此番為老樓加裝電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從其已完工和正在施工的電梯看,有三種籌資模式或可供我們借鑒:業主共同集資;單位或集體出資;租賃模式。而解決少數住戶不同意的問題,豐儀家園小區又做出了服務示范。
《山西省“十三五”城鎮住房發展規劃》提出,未來積極推進城市既有住區更新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提升既有住區安全性、舒適性和宜居性,同時提出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方便老年人生活和出行。此外,全國多地都出臺了對老舊樓房加裝電梯的指導意見,并對試點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要想完成老樓加裝電梯這件事,不僅要上有政策,積極推動實施,還得下有人細細張羅。在解決一些事關民生的復雜問題時,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的力量不容小覷,距離老百姓最近的人最有說服力。
為老樓加裝電梯不僅是為城市的宜居加分,更是對老齡社會到來的有效應對。畢竟我們將來都有步履蹣跚的一天,而今天還有很多行動不便的人在望樓梯而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