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號,北京市電梯運行安全監測信息平臺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已順利通過發改委立項審批,伴隨著該項目招投標工作的開展,東城區2000臺電梯物聯網試點工程建設將正式拉開大幕。
市質監局特種設備處負責人介紹,此次物聯網試點工程主要針對北京市東城區的2000臺電梯展開。按照項目計劃,年底前,將對分布在東城區居民樓、商場、寫字樓等地的2000臺試點電梯進行物聯網技術搭建,搭建完成后會盡快投入使用。屆時,運用物聯網技術的每臺試點電梯將安裝一部傳感器,并與互聯網和手機相連,它可以在24小時內不間斷地向上一級平臺傳輸信息,對電梯日常運行信息進行收集、監控,對電梯故障及事故進行預警報警、分級響應和應急處理,實現實時響應。只要電梯發生困人事件,整個系統會立即啟動分級響應救援機制,電梯維保人員將在第一時間收到電梯故障消息。如果維保人員在半小時內沒有處置,電梯維修的主管、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屬地質監局的電梯運行監控室將依次收到報警短消息。若事故依然未得到有效處理,物聯網將以時間為依據自動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傳輸數據進行報警。
目前,市質監局已經協調8大電梯廠家,確定了以讀取電梯控制系統協議為主、傳感信息為輔的前端數據采集模式,明確采集系統功能需求;預訂編制的13項電梯物聯網系列標準有9項標準已確定基本框架,并擬定初期草稿,為物聯網試點項目的正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物聯網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對電梯運行實現實時動態監管,有利于緩解監管資源不足,落實維保單位責任,提升監管工作的實時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東城區2000部電梯試點項目將為全市13萬臺電梯物聯網系統的順利搭建與平穩運行奠定技術基礎,為全市電梯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監管積累經驗。電梯物聯網系統的全面應用,將電梯突發故障的困人時間縮短到最短,最大限度地控制電梯事故的發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