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競爭導致電梯維保“偷工減料”,為規范維保市場
“大連市‘百千萬’電梯專項整治行動”連續報道(五)
市質監部門將“重拳”懲處上了“黑名單”的維保企業,同時支持成立“大連電梯協會”,以加強行業自律
本報訊 自市質監局開展“‘百千萬’電梯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近幾天,不斷有讀者致電本報,稱此前他們曾聽說維保企業低價競爭,導致電梯維保質量下降,電梯時常出現異常現象。昨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市質監局特設處副處長王社光和一些業內人士。
據業內人士介紹,簡單來說,維保就是維修保養。電梯安裝后,日常的維護保養,如清潔、潤滑、調整、檢查等工作就要靠維保企業來完成。通常情況下,電梯的使用單位,如物業會通過和維保企業簽訂維保合同來完成電梯的日常維保工作,每15天由維保企業維保一次。由于近期全國各地出現的電梯事件,讓人們對維保企業越來越關注。諸如,低價競爭等問題也被拉到臺前。以10層樓為例,正常的維保費用應該在5000元左右,要是低于這個價,維保企業就很難保證正常的維保工作。正常維保一次的項目多達二三十項,如果是低價爭取來的客戶,為了維持企業的運營,就只好在維保項目上“做手腳”,減少必要的維保內容。除了在維保項目上“做手腳”外,一些規模小、利潤少的維保企業本身不具備維保某種品牌電梯的技術,為了爭取客戶,便故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這樣以來,電梯維保的質量就難以保證了。業內人士說,以前,行業內沒有一個規范的收費標準。近幾年,隨著電梯及維保企業數量的增多,整個行業在國家電梯維保規則要求下,也有了相應的市場維保收費價格。但是,除了目前仍然存在的個別小型維保企業還在低價爭取客戶外,維保人員流動性大也是一個行業的“隱患”。因為維保人員工作的風險性大等原因,經常有人做了幾年甚至幾個月后就跳槽了。
針對上述問題,市質監局特設處副處長王社光介紹說,我市目前有110余家維保企業,負責我市2.5萬部電梯的日常維保工作。質檢部門每年通過定期檢驗,也對維保企業的維保情況進行了查驗性檢查。針對目前維保企業存在的問題,市質檢部門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次“‘百千萬’電梯專項整治行動”中,市質監部門也將對我市的110余家維保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并推出了“百家維保企業安全質量檢查評優”活動,對全市110余家電梯維保企業進行考核評比和綜合評價。與此同時,聯合相關部門,推行“行業黑名單”制度,在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電梯立即封停的同時,對電梯維保服務不規范的行為,相關維保企業將被列入“黑名單”記錄,并予以嚴肅處理。針對電梯維保行業低價競爭的情況,質監部門支持行業成立自律性組織,即由電梯制造、維保企業以及部分成規模的物業組成“大連電梯協會”。在行業自律下,部分靠壓低價格攬活、輕視維保質量的小型維保企業將會被淘汰。在電梯維保人員方面,市質監部門早已推出了針對這部分人員的專業培訓,且根據相關規定,維保人員需要持證上崗。市質監部門也希望維保企業,特別是一些小型維保企業,可以通過內部管理推行有效的方法,減少人員流動性。市質監局表示,希望借此次“百千萬”活動,擴大市民的參與性,如果市民發現維保企業存在問題,可向市質監部門進行舉報。一經查實,將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