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安市的電梯有2.4萬多部。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多,近幾年每年增加的電梯就有3000多部,這相當于10年前西安的電梯總數。隨之而來的是,專業的維護保養人員的缺口,加之維保費用相對較高,不少電梯的維護保養跟不上,這就埋下了安全隱患——
向來被視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電梯最近事故不斷,人們不禁要問頻出事端的電梯還是“最安全交通工具”嗎?
鐘樓地下通道:半數自動扶梯停運
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鐘樓地下通道是西安最大的地下通道,也是人流量最大的地下通道。
記者在7個設有電梯通道的出口看到,所有的下行電梯都已經停運,也有個別上行電梯沒有運轉。在停運的電梯出口能看到紅色條幅上清楚地提示“電梯因故停運,敬請行人諒解”,而通道內扶梯口則告知通道內的自動扶梯正在進行全面檢修、檢驗。
在通道內,自動扶梯的顯著位置并沒有張貼質檢部門頒發的檢驗合格證,只是在部分運營電梯外側看到模糊不清的檢驗合格證復印件。而在附近的開元商城、民生百貨商場內,檢驗合格證都在扶梯一端清楚地張貼著。
鐘樓地下通道管理辦公室通道股股長王巍告訴記者,運行著的電梯都是經過質監部門檢驗合格的,停運的電梯是由于在每月兩次的例行維修保養中發現問題,正在維修。維修完成后,他們將向質監部門申請安全檢驗。
據悉,截至7月底,全省共出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4591人次,檢查電梯9731臺,發現事故隱患電梯772臺,發出安全監察指令書454份,勒令停止使用電梯81臺,實行監控運行184臺。
安全檢驗合格證:不代表電梯安全的全部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當中,有安全檢驗合格證的電梯就應該是安全的,也就有了“出事的電梯都是檢驗合格的”這樣偏頗的看法。在電梯安全問題成為輿論焦點時,媒體和公眾首先想到的就是有沒有安全檢驗合格證,合格證是否過期,質監部門是否履職。
電梯安全大的方面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生產制造、維修保養和安全檢驗,國家通過嚴格的行政許可來層層確保這三個部分的安全,而每個環節的檢驗都有嚴格的技術標準,這也是電梯被確定為特種設備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我國出現的電梯事故中.尤以住宅小區出現的頻率最高,而造成電梯故障主要有三類原因:50%至55%是因為電梯使用方管理不當,40%與電梯維保公司維保工作不到位有關,而5%至10%則是使用者
使用不當造成。
西安市東郊幸福中路福邸銘門小區佳美物業公司吳經理告訴記者,小區裝修過程中有業主家漏水淹了一部電梯,這一次維修就得3萬元。維修費問業主要不合適,大修基金申請程序繁多,最后還是讓開發商承擔了費用。
業內人士常說,電梯安全,三分在質量,七分靠維保。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電梯的制造、安裝、改造、維修活動,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電梯檢驗實行年檢制度,一年檢驗一次。同時,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
查。
盡管質監部門對電梯的安全使用規范有著明確規定,但由于高昂的維護保養費用等原因,大部分電梯雖能定期年檢,但維護保養卻不到位。
電梯事故頻發背后:電梯數量公眾關注增加
目前,西安市的電梯有2.4萬多部。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多,近幾年每年增加的電梯就有3000多部,這相當于10年前西安的電梯總數。隨之而來的是,專業的維護保養人員的缺口,加之維保費用相對較高,不少電梯的維護保養跟不上,這也就埋下了安全隱患。
在電梯的安全檢驗方面,質監部門下屬的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以下簡稱特檢中心)是作為第三方,在國家行政許可下,從事強制性的安全檢驗。目前,西安市的電梯由陜西省特檢中心和西安市特檢中心兩家具有國家資質的機構分區域檢驗。質監部門下屬的
監督部門對檢測機構和電梯使用單位進行日常行政監察,以保證電梯安全。
而近期電梯安全事故看似頻發的背后,與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注不無關系。北京、南京電梯事故后,更多的注意力被集中在電梯安全上,也就有更多的事故被公眾知曉。加之各地媒體的“新聞落地”,更是讓電梯安全問題被放大,單一的事故報道背后缺乏對電梯數量增
加這一現實的考量。
電梯不是“兇器”:理性看事故舉措減風險
面對近來頻發的電梯事故,社會上甚至將其作為“兇器”的代名詞。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電梯真的成了“兇器”嗎?
“電梯安全檢驗只是一項驗證性檢驗,是在用戶自檢合格基礎上,嚴格依照國家相關安全標準進行的。我們從事的電梯檢驗,相對于電梯生產方、使用方而言,是一種第三方檢驗,也是一項公益事業。”省特檢中心副主任井德強開門見山地介紹了電梯安全檢驗的性質。井
德強說,電梯是一個平衡系統,電梯安全是動態性的,安全檢驗合格并不能說就沒有問題。特檢中心副主任支良生則形象地說,電梯也是一個設備,和汽車一樣都會出現故障,電梯出現故障是正常的,科學地排除故障才能避免造成二次事故。
上一篇:看電梯檢驗師工作多神秘(圖)